Hebei start ASEAN strategic
China - ASEAN FTA would be good news for Hebei Province
"YanZhao Metropolis Daily"
中國-東盟自貿區《投資協議》8月15日正式簽署。根據協議,雙方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對7000多種商品實行“零關稅”,也就是說,人口達19億、經濟規模達6萬億美元的廣闊的自由貿易區將于明年誕生。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我省企業如何從中把握商機?普通居民又能在哪些方面受益?上周,河北省商務廳在保定召開自貿區政策河北省宣講會。
■機電、紡織、輕工、和農產品將受益
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,從明年1月1日起,中國與東盟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,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。
這意味今后我省消費者不但吃來自東南亞的山竹、紅毛丹等水果會便宜很多,購買他們的各種農副產品也會省錢。有關人士介紹,自由貿易區實行零關稅,這將使從東盟各國進口的大米、水產等價格便宜一成以上。
而河北省商務廳國際經濟貿易處有關負責人表示,自由貿易區建成后,我省的機電產品、紡織產品、農產品、輕工產品也會順暢地出口到東盟各國,這有助于雙方經濟往來。
■到東盟國家投資審批手續將簡化
據悉,《投資協議》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雙方相互給予投資者國民待遇,那么我省企業到東盟國家投資時各種審批手續就會簡化,資金來源也將擴大。這些措施都將使得我省企業“走出去”的成本下降。
業內人士預測,未來20年,世界經濟最大的增長極在亞洲,且主要集中在中國、印度和東盟國家這三大經濟體。中國和東盟目前經濟總量不足6萬億美元,但只要抓住機遇,借助中國-東盟自貿區這個平臺,在整個后海嘯時代,雙方經濟均可能有突破性的發展。
具體到我省與東盟商業交往的方向,省商務廳有關人士則指出東盟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比較低,食品加工、木工機械、工程承包等領域也相對落后,而這也就是我省與東盟商業交往的三個重點方向。
The China ASEAN FTA will be built next month Foreign trade of the provincial capital will get new opportunities
"Shijiazhuang daily"
中國-東盟自貿區即將瓜熟蒂落,零關稅、開放服務貿易、開放投資市場,這一系列利好消息,給省會企業界帶來了新的商機。市商務局有關人士提醒,企業應全面了解相關優惠政策,積極尋求合作,“走出去”謀發展,不要錯失發展機遇。
零關稅給雙方貿易注入“強心針”
明年1月1日起,中國與東盟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,包括蔬菜、水果、機電、紡織品和服裝等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。這對正苦于歐美市場疲軟的省會出口企業來說,無疑注入一劑強心針。 “借助中國—東盟自貿區的東風,明年雙方的商品進出口額將持續回升。”市商務局對外貿易管理處處長趙曉春說。
東盟歷來是石家莊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合作伙伴,主要出口產品有皮革、毛皮及制品,鋼材,服裝及衣著附件,機電產品,農產品等,主要進口產品有礦產品和化工原料。據了解,今年1-11月份,石家莊到東盟的出口金額達到3.4億美元,雖然同比是下降趨勢,但與全市出口額同比下降26% 相比,下降幅度要小。
自貿區建立實現“零關稅”后,更多東南亞的特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,省會百姓可享受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從東南亞進口的榴蓮、山竹、火龍果、紅毛丹等水果,同時,一些原材料和礦產品,也可以以較低的價格進口。而省會的紡織品、服裝、醫藥品等優勢產品,也將更加便利地進入東盟市場。
“自由貿易區建成后,機電產品、成套設備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產品的關稅將逐步減少乃至取消,這對石家莊的產品擴大在東盟國家的份額將更為有利。”趙曉春說。
產業轉移有利于調整產品結構
取消關稅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雙方企業。趙曉春認為,取消關稅或是減少關稅,使雙方企業更容易進入對方市場,生產成本下降,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物美價廉的產品的同時,生產出的產品銷往區域外市場時,也能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。
市商務局有關人士介紹,石家莊的加工貿易企業占比例比較大,而且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,西方國家經常對這類產品實行配額限制或者其他非關稅貿易壁壘。而隨著勞動成本的不斷提高,出口這類產品漸漸喪失了原有的競爭優勢。自由貿易區建成后,能夠以較低成本,將一些低層次而一些欠發達的東盟國家需要的產業轉移出去,在國際區域范圍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。
“走出去”“引進來”更加便利
除貨物貿易以外,隨著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的進一步開放,雙方在交通、通訊、金融、商務服務等一些領域也將逐步開放市場,為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。
“中國-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,東盟國家的投資政策環境將更加規范和透明,有利于‘走出去’的企業與東盟國家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。”市商務局外經技貿處有關負責人表示。近幾年,石家莊想到新加坡投資的民企老板明顯增多,新加坡最有活力的正是中小企業,雙方民間相互投資合作存在巨大商機。
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,此前企業在東盟國家進行投資,由于缺乏具體條例來規范執行,經常遭遇貿易歧視、各類貿易壁壘等困難。自由貿易區建成之后,企業在同東盟國家進行貿易遭遇阻力時,可以通過投資協議進行具體落實與應對。
“在亞洲范圍來講,新加坡在交通建設領域有著獨到的經驗并保持了很高的技術水平,石家莊正在實施‘三年大變樣’,可以與該國在機場建設、海港建設、公路建設等基礎建設方面有所合作。”業內人士建議說。
企業要掌握政策避免錯失機遇
現在很多企業還不太清楚相關規定,有關部門應該進行系統培訓,讓企業及時了解相關優惠政策。河北經貿大學馬勝祥教授說,中國-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,使得中國和東盟國家企業獲得更多進入對方市場的機遇,可以更充分地享受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帶來的好處,企業在出口東盟國家的時候,應當全面、準確地掌握各種政策優惠,保障自己的利益,避免錯失本應享受到的關稅優惠待遇。
自貿區建成以后,在11個國家的共同市場內,將會產生新的產業鏈。“我們需要認真探討,在區域內如何規劃、如何分工、如何優勢互補,從而使區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。”市商務局趙曉春說,中國-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,不是為了開放市場而開放市場,而是通過開放市場,密切相互之間的合作關系,共同開發更廣泛的國際市場。
業內人士建議,應該積極鼓勵企業“走出去”到東盟國家投資。除了投資企業外,可以到東盟各國搞工程承包。越南、老撾和柬埔寨的基礎設施還很落后,電站電廠、高速公路、港口碼頭等亟待建設,我們的企業要積極“走出去”,到東盟國家搞工程承包。